团队名称:四川省省属高校科研创新团队——“人工智能及信息安全”创新团队
资助期限:2013年1月-2015年12月
团队介绍:“人工智能及信息安全”“四川省教育厅创新团队介绍
“人工智能及信息安全”由实验室骨干成员组成,是四川省教育厅创新团队项目,本团队是我校获得的第一个四川省教育厅创新团队项目。
该“四川省教育厅创新团队项目”创建目的是为加快我省省属高等学校中青年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加速国家、省和教育部创新团队培育,提升高等学校科研队伍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凝聚一批优秀的创新群体,形成优秀人才的团队效应。创新团队以人才为基础,以项目为载体。创新团队的研究方向属于国家和我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重点领域或重大科技前沿热点问题。主要从事对经济增长、社会进步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基础性、前瞻性研究;围绕我省振兴行动计划和战略性新兴规划相关的重大关键技术、重大技术难题等影响行业和区域发展的科技问题,能产生重大经济或社会效益的关键技术创新和集成创新。
信息处理技术逐渐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从信息的载体到信息处理的各个环节,广泛地应用人工智能来处理各种信息。本团队从仿生计算和机器学习出发,结合相关专业领域,研究具有认知机理的智能信息处理理论与方法,探索认知的机制,建立可实现的计算模型并发展应用。研究内容涵盖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究等多个层次。有较高的理论研究价值,而且对于国家信息产业的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建设、发展都具有实际的意义。团队围绕智能信息处理总体方向展开,本团队研究方向具体可划分为:网络信息安全、语言信息处理、图像信息处理、智能信息及应用方向。四个研究方向的具体内容体现了应用基础研究、支撑应用技术研究和关键技术研究的统一。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从事语言信息处理的基础研究,语料库的精、深加工、语言模型等;语言信息处理的应用性研究,如信息检索、语音合成等;研究词义计算、基于统计的句法分析、机器辅助人工的大规模语料库精深加工。研究建立云环境下网络安全风险度评估模型及网络舆情监控模型。研究UHF频段RFID系统防碰撞算法、基于OPNET的RFID系统信道研究、双向安全认证协等,开展GPS系统、物联网应用与安全研发,将智能信息应用于企业、教育、工农业等。针对传统的基于空间分数阶偏微分方程的图像去噪模型存在的问题,研究图像去噪模型的数值计算方法;研究变分原理的偏微分方程方法,建立基于分数阶变分的偏微分方程方法用于图像处理;研究图像扩散的变分模型,建立由数据项和扩散项构成的能量泛函,得到图像扩散的分数阶扩散模型。
本创新团队是在长期合作基础上自然形成的研究集体由2名博士后,5名博士,2名硕士构成。团队同时也受计算机学院及智能信息校级重点实验室支持。本创新团队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在高等学校同行中应具有较好优势,研究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已经形成了有一定特色的研究方向,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近5年来,团队成员主持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4项、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子项目1项、市厅级项目20余项。近5年发表科研论文70余篇,其中SCI检索7篇,EI检索46篇。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上已积累了海量的数据,其中很多涉及到企事业单位、社会、甚至国家的安全。如何应对这些敏感的互联网安全问题,是当前信息技术发展要面临的重要课题。以互联网文本安全、图像安全和网络安全为核心的科学研究,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互联网安全的研究已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甚至被提到了国家战略安全的高度,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史无前例的广泛关注。本团队融科研、教学、开发于一体,围绕互联网文本安全,图像安全,以及网络安全展开研究。未来的研究趋势包括:围绕情感分析和网络舆情监督展开,立足自然语言处理的基础研究:词汇语义学和句法分析,在超大规模语料库上展开;针对网站内部特有拓扑结构,融合自然语言处理研究成果,展开站内搜索引擎研究和开发。改造LDA模型,极大提高文本分类性能。以分数阶微积分理论为基础,进一步研究基于分数阶微积分理论和分数阶偏微分方程为基础的图像处理技术;研究分数阶微分下图像安全技术,构建分数阶微分下的不可见数字水印的嵌入和提取模型;研究分数阶Fourier变换域上图像信息隐藏算法,改变图像分数阶Fourier频谱数据进行位置的改变,并通过变换矩阵对频谱分布数据置乱实现对式子信息的加密和隐藏技术;研究图像融合技术实现信息的融合对图像进行加密或进行图像进行隐藏的算法,建立图像信息安全的隐藏和加密算法评价的体系。结合社会计算的最新成果,开展网络舆情监督研究。研究网络舆情行为分析算法,通过分析社会网络参数随时间的变化以及参数之间的对比得出网络舆情行为特征,构建网络舆情行为特征库。通过分散在网络中的检测器对网络进行监控,实时计算被监控主机和整个网络舆情风险度,过捕捉和识别出苗头性、敏感性、倾向性的网络舆情信息,并及时做出警示性反应,实现对网络舆情安全态势的把握。建立有效的分析和预测网络舆情发展趋势,实现辅助监督部门及时发现和响应网络潜在危机,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安全健康发展。